21世紀經濟報道 夏曉柏 彭立國 2011-09-22
熱火朝天的夏天已經悄然過去,PE們也忙著尋找新的道路。
9月19日,湖南生豬龍頭企業大康牧業(002505.SZ)發布公告,公司將與著名PE浙江天堂硅谷股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(下稱天堂硅谷)組建合伙企業天堂大康。
“公司在產業整合中遇到了一些困難,比如收購資金不足等,這就需要借外力?!贝罂的翗I董事長陳黎明坦言,牽手天堂硅谷,就是要借助資本的力量,完成公司產業鏈并購整合。
而此番牽手的天堂硅谷,可謂國內PE轉型的縮影:今年來,創投企業與優質項目“僧多粥少”的矛盾凸顯,導致PE入股企業的成本水漲船高,此外隨著創業板估值回歸和A股IPO破發潮來臨,PE收益逐年下降,轉型已勢在必行。
天堂硅谷選擇的這條道路是:通過與行業龍頭上市公司成立合伙企業,尋找龍頭公司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,控股之后進行培養整合。達到一定盈利能力時,將項目賣給龍頭企業,套現退出。
“這種‘產業+資本’的模式,增加了雙贏的現實可能?!盤E界人士表示,“對于大康牧業來說,額外籌集到大筆資金,進行產業擴張,項目做大后再回購,降低很多風險;而對于天堂硅谷來說,依托龍頭企業的產業優勢,便于將孵化成熟的項目成功套現。”
"資"“產”結緣
一家遠在湖南湘西懷化的生豬類上市公司,緣何與行業PE龍頭聯姻?
“公司IPO募投項目實施需要收購大量豬場,但現在豬價高漲,收購成本越來越高,資金不夠用。”陳黎明表示。而上市前進入大康牧業的湖南財信創投、長沙先導創投等創投公司,由于其國有背景,保值增值是第一要務。其更多關注的是IPO后套現退出,對公司上市后的產業整合難有幫助。
最初,大康牧業也曾經想從湖南省內引進戰略投資者,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如愿,就在一籌莫展之際,天堂硅谷主動找上門來,要求與公司進行合作。
“我們先后考察過雛鷹農牧(002477.SZ)、唐人神(002567.SZ)、新五豐(600975.SH)等公司,但最終選擇了大康牧業,因為它是細分行業的龍頭?!?月22日,天堂硅谷執行總裁徐剛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,如是袒露選擇大康牧業作為合作對象的原因。他認為,大康牧業在種豬養殖細分市場優勢明顯,而且曾經進行過很多并購,產業整合經驗豐富。此外,生豬養殖是國家政策大力扶持的產業,未來市場空間很大。
“今年4月份的時候,我們進行了兩次商談,很快就敲定了合作細節?!标惱杳鞅硎?,基于優勢互補的需要,雙方的合作很快塵埃落定。
公告顯示,天堂大康總出資3億元,其中大康牧業和天堂硅谷全資子公司恒裕創投分別出資3000萬元,各占20%股權,余下80%出資(2.4億元)由天堂硅谷負責募集。同時,天堂硅谷將負責管理天堂大康,進行具體投資項目的遴選和投資。
“大康只拿出了3000萬元,卻獲得了3個億的并購資金,相當于放大了10倍?!标惱杳魈寡?。
“大康牧業的優勢在生豬養殖環節?!狈秸C券研究員陳光堯分析,懷化地處雪峰山腹地,環境相對隔絕,有利于養豬,“而有了豬源,要向上下游擴張,打通產業鏈就相對容易”。
但在陳黎明看來,公司目前的生豬保有量還遠遠不夠,“前面兩個項目都是以前儲備下來的,我們的目標是要在3-5年內,打造湖南省最大的覆蓋全產業鏈的放心豬肉供應商,僅靠目前這些收購的豬場還差得遠”。而天堂硅谷恰恰可以補上公司的資金短板。
PE新路
天堂硅谷牽手大康牧業,折射出目前國內PE轉型路徑的樣本化縮影。
隨著IPO新股破發潮來臨,PE等股權投資者的收益逐漸被蠶食。數據顯示,2011年新股破發率已接近80%,其中40%掛牌首日即告破發。統計顯示,目前創投的收益率普遍降至10倍以下,這塊無數人造富的夢想之地,經過理性回歸,利潤日薄?!按竽?、高盛等知名國際投行,可以憑借其國際聲望和財大氣粗大干一票,國內券商則可以通過直投加保薦,雁過拔毛?!睒I內人士直言,多數PE已很難獲得優質稀缺IPO項目公司資源,盈利模式轉型如箭在弦。
而天堂硅谷是國內PE率先轉型的代表。資料顯示,天堂硅谷成立于2000年,截至2011年6月底,已發起設立各類基金49只,投資和資產管理項目共計85個,管理資產超過83億元,目前已有圣陽股份(002580.SZ)、華中數控(300161.SZ)等16個項目上市。
“我們轉型采取的是‘產業+資本’的模式?!毙靹偼嘎?,“將投資領域嚴格設定在契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行業,重點關注尚未形成壟斷、價值低估或尚未被發現、符合國家政策的行業?!?/p>
“與其它PE不同的是,除了資金,我們還為合作方提供與產業整合有關的其它服務?!毙靹偼嘎?,天堂硅谷專設增值服務部、研究院、產業整合部,這是其它PE所沒有的部門。而這些部門的工作,就是為大康牧業等合作對象進行產業整合路線、產業并購方案設計,同時為合資公司選定的投資對象設計募集投資項目、介紹中介機構等。
“至于項目孵化后的退出方式,主要是由合作的上市公司現金收購、定向增發或股權互換。”徐剛認為,這種PE投資方式較之傳統的Pre-IPO方式退出渠道更安全可靠。
與國內多數PE業務大量依賴IPO不同,目前國際PE公司70%的收入來自幫助企業收購和兼并重組,只有30%收入通過投資IPO項目實現。